5月26日,尿大夫论坛第四期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顺利举行,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林天歆,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何旺,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研究员王博,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细生,深圳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吴松,尿大夫创始人叶亚金等嘉宾出席了此次论坛。
尿大夫论坛第四期
吴松、林天歆、叶亚金(从左至右)
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王细生
林天歆院长作为此次论坛的主讲嘉宾,和现场嘉宾分享了《临床医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点体会》,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经验,以及对年轻医生指导的一些体会。
对很多临床医生来说,做科研还是临床?做名医还是名家?去大学教学医院还是单纯医疗单位?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。在林天歆院长看来,不必太过纠结,一是要看自己的兴趣、定位,而是要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及独立科研能力。
临床科研注重的是治疗方法、模式创新,基础科研注重的是新理论、新思路。
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林天歆
以“膀胱癌治疗”为例,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,膀胱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金标准,开放性手术是目前采用的常规术式。但是开放性手术存在以下不足:盆腔深部组织显露困难,手术难度大;易导致尿道括约肌损伤,术后尿失禁;不易保留勃起神经,影响术后性功能;对腹腔干扰大、肠道恢复慢;创伤大、出血多、并发症多。
2002年Gill报告了2例LRC(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),2002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成功开展了我国第一例LRC-原位回肠新膀胱术。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术切除术(LRC)是近几年国际上的研究热点。
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创伤小、恢复快、并发症少,但是肿瘤根治效果是否等同于开放手术呢?林天歆院长以及他的团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研究。
尿大夫论坛第四期
2014年,林天歆院长及其团队成员在《
European Urology》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:《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with Orthotopic lleal Neobladder for Bladder Cancer:Oncologic Results of 171 Cases WIth a Median 3-Year Follow-up 》,至今国际上病例最多,随诊时间最长的研究,结论是LRC具有和开放性手术等同的肿瘤根治效果,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。
林天歆院长及其团队成员的研究成果《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新膀胱术》获得了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,并斩获国家多项基金支持。
尿大夫论坛第四期
在本期论坛上,林天歆院长还向我们展示了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研发、泌尿结石微创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等多项科学研究,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的认可,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。
林天歆院长认为,临床医生从事基础研究是国家需要,是单位需要,同时也是个人需要。
尿大夫论坛第四期
对年轻医生的指导,林天歆院长给出了一下建议:
年轻医生如何做好科研工作?
一、早点接受研究生培训;
二,早点到国外接受培训,至少2年;
三、选项亚专业,选择好的研究方向。
如何规划好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呢?
一、Idea是最重要的;
二、要根据研究需求写综述;
三、要追求新的、热门的课题;
四、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—开题;
五、定期向导师邮件汇报实验结果。
如何尽快掌握实验技术?
一、根据导师课题进行研究——现学现用;
二、参加一次比较规范的分子生物学学习班;
三、跟随学长掌握实验技术;
四、掌握常规实验技术;
五、掌握常规仪器使用。
尿大夫论坛第四期
最后,林天歆院长强调,要想做好科学研究,需要具备勇气和智慧。
此外,在尿大夫论坛第四期,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何旺分享了《基金申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》,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研究员王博分享了《膀胱癌免疫治疗新进展》,两位精彩的讲解让现场嘉宾受益匪浅。
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何旺
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王博